宇宙是被創造出來的嗎?一直以來,這個問題在困擾著哲學家們的同時,也折磨著普通人。畢竟,除去極少數幾個宗教(如佛教)外,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各自版本的創世神話。那麼,21世紀的科學又該如何看待這一世紀難題呢?
在探究這些問題之前,也許我們應該澄清一下「創造」的真正含義。例如,雲就是通過小水滴在空中凝聚為雲團創造出來的。但是,用「創造」一詞描述雲的形成這一物理過程並不合適。因為「創造」常用來指有意生產某些並不存在的物體,例如用一堆粘土澆築一個鍋。因此,探索宇宙創造問題的本質就是:我們在探索是否存在有意創造宇宙的智慧個體。
要破解這一難題的難點在於我們只有一個可供觀察的宇宙。例如,人們能夠推測出手表是被創造的,不僅僅是由於手表結構復雜,而是由於身邊沒有自然生成的手表,所有手表都是人工創造的。相反,我們找不到在巨大的太空實驗室中創造宇宙的例子。我們只有一個以自然規律為轉移的宇宙。
有兩種科學證據傾向於支持宇宙創造說,即:宇宙大爆炸和宇宙微調說。前者支持一種名為凱拉姆式宇宙論證的哲學推理。該論證認為:任何事物開始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整個宇宙也有其存在意義的開端;因此,宇宙必有其存在的原因。(論證完畢!)
乍一看來,凱式宇宙論立論簡潔,貌似可信。然而,其立論前提與進一步的深究均有疑問。它聲稱任何事物開始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這一規則普通適用。然而,量子力學表明,宇宙中的一些事物——如虛粒子,能夠無緣無故地自發產生。
凱氏宇宙論的辯護者們很快注意到,虛粒子出現的黑暗空間是一個由量子場控制的豐富光滑空間,它遵循一定的物理定律。因此,虛粒子也並非無緣無故就出現的。這一傳說中的推理問題在於,它混淆了必要條件與因果關系。例如,碳是雙螺旋結構存在的必要條件,然而碳並不會主動導致雙螺旋的產生。以此類推,量子場可能是虛粒子產生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說量子場主動導致虛粒子出現。用這種因果關系解釋量子力學竟然如此之難,實在出乎意料!
卡氏宇宙論證的第二個前提——整個宇宙也有其存在意義的開端——使它聽起來更符合科學。殘留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宇宙大爆炸證據表明,宇宙是在有限的過去出現的。現在我們將宇宙的歷史向後推測。時間、空間和物質會匯聚到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我們稱之為奇點。此時,一切物理定律都是不起作用的。
如果當代物理定律是完全的,那麼宇宙一定出現於有限時間前。問題在於,當代物理定律好像並不完全。物理學家企圖總結出一個萬有理論,從而將微型物理(量子力學)與巨型物理(相對較大的物質)結合在一起。理想上講,奇點肯定跳出了引力場量子論。這些觀點並不足以駁倒卡氏宇宙論證,卻也能減輕它的迷惑性。
宇宙創造論的另一個證據就是宇宙的物理常量顯而易見是經過微調的。一些科學家稱,宇宙中的物理常量校准恰到好處,所以智慧生命才能夠出現。重力或者光速的微小變動都會極大地改變宇宙狀態。宇宙不僅僅是恆星,行星和人類的混合體,其中還稀薄地散布著氫原子。這些常量隨機出現的可能性極其低。因此,物理常量一定是由宇宙的智慧體提前微調好的。
在過去幾年裡,關於微調論的資料已經汗牛充棟。鑑於內容太多,本文空間有限,無法做出公正的評價。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值得考慮的幾點。首先,有一定科學背景,能夠判斷物理常量微調與否的人少之又少。一些物理學家自己對宇宙的微調印象深刻,其他人可不這樣看。所以,除非達成某種科學共識,我們無法在微調論方面取得更大的科學進展。第二,假設宇宙設計者創造生命的方法非止一種,這個全能的存在能夠在他認為合適的宇宙中創造任何形式的生命。如果,這樣一位宇宙設計師能夠在物理常量迥異的宇宙中創造生命,這種微調又有什麼意義?同卡氏宇宙論一樣,這些看法不足以推翻論證的結論,卻仍然是微調論著作中鄭重的要點。
這些理論的潛在聲音即是:上帝是宇宙的設計師。然而,縱使宇宙存在的設計師,也不一定是上帝。今天,一些科學家贊同一種被稱為「模擬理論」的觀點,即宇宙是一套由未來文明創造的計算機模擬。它認為:
意識是由世界的模擬組成,這種模擬從生理上在大腦中得以具體化。未來文明能夠創造對於過去的模擬,就如同我們創造模擬人生一樣。模擬的宇宙要比真實宇宙多得多。因此,我們生活的宇宙更有可能是一套計算機模擬。(論證完畢!)
不管相信與否,在過去幾年,模擬論已經獲得一些科學證據。例如,理論物理學家James Gates聲稱發現了嵌入在弦理論公式中的計算機代碼。該代碼並不僅僅是隨機的一串由1和0組成的數字,它與計算機瀏覽器使用的代碼完全相等。然而,盡管我們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宇宙中,我們還是會思考,未來文明他們所處的宇宙也是被創造的嗎。也許,宇宙真是由一位超脫物質的設計師創造而來。上帝也不一定是一個坐在空中的白胡子老人,說不定他真正的形象是一個超級宇宙計算機黑客呢。而且,如果我們擁有與上帝一樣的形象,模擬論就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