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單個人類淋巴細胞的電鏡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Dr. Triche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神經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重要的細胞信號機制,這種機制在腦腫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可能為腦腫瘤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靶點。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信號機制稱為基本型或非經典型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號機制,其在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s,GBM)中非常活躍。惡性膠質瘤是成人中最常見的一種腦腫瘤,這種疾病具有毀滅性,並且預後不良。
當這種機制在癌細胞中被激活後,它能夠保護這些腫瘤細胞,使其對化療耐藥性更強。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過度表達的肺癌和乳腺癌等其他癌症來說,這一機制的發現對其治療也會有所啟發。
Harold C. Simmons癌症中心是北德州唯一一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指定的癌症中心,全美國共66個。Amyn A. Habib博士便是Harold C. Simmons癌症中心的一名會員,同時他也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神經學和神經治療學(Neurology and Neurotherapeutics)的副教授。他說:「異常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機制,是人類癌症中常見但很關鍵的一個特征,它對惡性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以及其可作為腫瘤的治療靶向都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美國腦腫瘤協會(American Brain Tumor Association)稱,惡性膠質瘤由星形膠質細胞引起,這種星形的細胞組成了腦中膠狀體(glue-like)或輔助組織。它們約佔腦腫瘤的17%,在男性以及50歲以上人群中則更常見。
由於血液供應充足,星形膠質細胞生長地很快,加重大腦的壓力,依據腫瘤在大腦中生長的位置,可能出現頭疼、嘔吐、惡心、語言和記憶困難、一側肌無力、視力障礙等症狀。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因此患者在確診後存活時間一般僅有15個月左右。
在研究中,Habib博士和他的團隊對癌症這種頑疾為什麼可以抵抗治療有了新的認識。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人類癌症中經常發生擴增和突變,包括肺癌和乳腺癌等,這在癌細胞的生長和化療耐藥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表皮生長因子(EGF,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配體或伴侶分子)結合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被激活,並觸發細胞中的生物化學信號機制,幫助癌細胞生長或對治療產生耐藥性。在人類腫瘤細胞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配體或伴侶有可能表達了,也有可能沒有表達。
北德州VA醫學中心(North Texas VA Medical Center)的Habib博士說:「我們發現在沒有配體的情況下,表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腦腫瘤細胞對化療耐藥性更高。」
特別的是,表皮生長因子的存在就像一個開關,關閉非規范信號,打開配體激活的信號機制。非規范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機制導致一個名為IRF3的轉錄因子激活。IRF3活動激活免疫信號,正常情況下保護細胞免受病毒感染,但若它在癌症細胞中被激活的話,就可以幫助腫瘤細胞對抗化療。Habib博士說,因此IRF3信號網絡可能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新靶標。例如,使用小分子抑制劑阻斷IRF3激活可能成為阻止腫瘤細胞生長的一個策略。
Habib博士說:「對於那些EGFR配體水平很低的癌症,非規范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網絡可能是治療的一個重要靶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